强学科 促发展 落实处 —贵州中医药大学医疗帮扶架起“健康桥”
作者: 晴隆县人民医院 发布日期: 2025-09-03 点击量:2430
2024年9月,在省教育工委、统战部的统筹下,贵州中医药大学选派党外医疗专业人才--民革贵州省委直属中医药大学支部主委、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梅小才到晴隆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同时按照贵州省委组织部要求,梅小才副主任医师帮扶期间挂任晴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梅小才副主任医师的到来,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厚植我院,全面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平,带领普外科开展了多项技术填补了晴隆县人民医院以及黔西南地区技术空白……
从“客人”到“主人”。进入晴隆县人民医院后,梅小才迅速融入集体,立即深入临床一线走访调研,对医院的学科设置、楼层分布、患者收治、住院患者三四级手术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因地制宜拟定了帮扶计划,帮扶计划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得到了县人民医院党政班子、县主管部门、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及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统战部层层认可。
帮扶期间,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除参与医院管理工作之外,他还在每周一、周四到普外科带教查房,每周二组织相关科室到临床一线进行质控查房,每周三上午到门诊坐诊,按需进行手术带教,帮扶工作忙碌而充实.... 一年来,他严谨务实、谦和友善、勇于担当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全院上下广泛赞誉。从“专科医生”到“管理者”。梅小才既能从管理者的视角去辅助推动医院全方位发展大事、要事,又能体恤临床一线工作中的劳累、琐碎和不被理解的心酸。在他的积极努力与推动下,我院管理流程逐步规范,逐步实现优质医疗管理“落地”不“落差”。2024年12月,梅小才为全院医护员工进行了题为《立足基层岗位 如何实现自我》的专题讲座,有效激发了全体职工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从“我”到“我们”。梅小才始终坚持“门诊在一线、手术在一线、社会服务在一线”的理念,不仅在临床诊疗中精准施策,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更毫无保留地分享先进经验,通过教学查房、医疗质控、专题培训、病例研讨等方式,手把手开展帮扶带教工作,有效提升了我院整体医疗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真心为民的专家和领导”。在此期间,他主刀、协助推动开展县域内4项三、四级手术实现零突破;组织医护人员组成公益培训队伍,将“心肺复苏 救在身边”特色品牌公益活动送到机关、学校和企业,为晴隆县12所中学、基层党员、粗糠田煤矿职工等进行了15场公益培训,参训人数达5000余人,参与互动实操人数约500人。
协助建立晴隆县医共体外聘(请)专家库及专家工作服务站
2025年7月,在梅小才的努力和多方协调下,晴隆县医共体外聘(请)专家库及专家工作服务站落地我院。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不仅能有效促进我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更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内外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截至目前,专家工作站已邀请省内外多家知名三甲医院60余名专家加入,5名专家进行现场授课,3名专家进行现场手术指导。
建立医患沟通便捷平台,增进医患互动交流
帮扶期间,梅小才积极倡导建立以科室为单位的患者健康管理微信群,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医疗资讯、进行疾病相关问题咨询,显著降低患者因病所致的出行、时间及经济成本,获得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此外,他还组织专家到晴隆县委党校、老年大学、各中学为基层党员、社区老人、青年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共7场次,直接受益约1500人次。